x 广告
x 广告

深圳,与水斗

时间:2023-09-09 10:46: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两天,受台风 " 海葵 " 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深圳小时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城市街道出现内涝,深圳水库凌晨开闸泄洪。


(资料图片)

雨水是 " 苦恼 ",缺水更是 " 心病 "。若问要同时面对这两大难题的超大城市都有谁?答案中一定会有深圳。

这里一年降水量约 1900 毫米,放沿海城市也是坐头排的水平,奈何 " 天赐 " 的水留不住——地表径流不足、地下水难以利用,导致这座滨海城市从上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依赖外引水,从东江调入的水能占到总用水量的 80%。

这次的降水打破 1952 年以来的记录,两年前的 " 水荒 " 打破了 1963 年以来的记录,夹在暴雨与缺水两个极端间,深圳属实不易。

面对经济飞升、人口激增的压力,这座 1700 多万人口的一线城市与水的缠斗,未完待续。

9 月 8 日,深圳市民在暴雨中出行 图片来源:新华社

年均受台风影响 3.5 次

每年 4 月到 9 月,是深圳的雨季,也是暴雨高发期。

据微博 @深圳天气 发布的消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打破了深圳市 1952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 7 项历史极值。香港天文台录得的最大 1 小时雨量也刷新自 1884 年以来的记录,被称为 " 世纪暴雨 "。

有深圳网友说," 长这么大,没见过泄洪 ",本意是想以此证明今年的雨很大。雨确实很大,不过泄洪并不是第一次。

水库运行都会制定明确的泄洪闸门开启的规则,当水量超过泄洪水位时,大坝会适时开闸,泄洪本身也是一项从监测预警到开闸调度的系统性工作。

城叔从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上查询深圳几个水库泄洪的记录,近年来已多次发生。

1993 年 "9 · 26" 洪灾,深圳水库泄流 200 立方米 / 秒;

2013 年 8 月 16 日至 21 日,莲塘尾、禾廉坑、红花沥、清林径等 19 座水库实施泄(溢)洪;

2014 年 6 月 25 日,铁岗水库泄洪演练;

2016 年 5 月 13 日、26 日,三洲田水库泄洪;

2018 年 9 月 11 日,长岭皮水库开闸泄洪;

2021 年 4 月 15 日,梅林水库开展大坝散浸和泄洪应急演练;

2023 年 9 月 8 日,深圳水库泄洪。

历年泄洪,有的是台风来临前的提前演练,有的是遭遇暴雨时的水量释放。此次深圳水库泄洪,流量为 70-80 立方米 / 秒,调整后扩大为 120 立方米 / 秒,从深圳河排入大海,按照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的判断," 泄洪量比较小,可能对下游影响不会太大 "。

下雨,是深圳夏秋季节的常态," 洪、涝、潮灾害极为频繁 "。全市(不含深汕)多年平均降雨量 1925 毫米,远高于全国平均 700 毫米左右的水平,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也位居前列。

与丰沛雨量、台风暴潮相伴,内涝、山洪、滑坡也会出现。降雨多是外因,防洪涝能力不足是内因,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上对此有简单分析:

全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八成以上集中于汛期,年均受台风影响 3.5 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水系,加上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局部区域排涝设施不够完善,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较大。

为了解决内涝问题,深圳近些年一直在补课,将城市大规模建设初期忽视的 " 防洪、防潮、治涝 " 短板补齐。包括建设以水库、河道、海堤、滞洪区、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高标准推动水安全 " 韧性城市 " 建设等。

从效果来看,近年来深圳少有长时间、大范围内涝发生。当然总有特殊时刻,短时强降雨导致的积水内涝和道路短时积水,在所难免。

城叔注意到,2003 年一次 " 水与深圳城市发展 " 高层论坛上,有专家曾提到深圳 " 防洪综合标准偏低 ",当时特区内防洪标准约 50 年一遇,宝安、龙岗两区不足 30 年一遇。

相比之下,深圳目前的能力有所提升," 全市整体防洪潮能力为 100~200 年一遇,内涝防治能力基本达到 20~50 年一遇 "。

储水量仅供 45 天应急

降雨如此多,深圳的 " 心病 " 却是缺水,后者才是深圳长期与水缠斗的主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还记得两年前的干旱吗,2021 年 12 月,当地市民一连收到三条节约用水短信。当时,东江流域正遭遇自 1963 年以来最严重旱情。虽不流经深圳,但东江算得上它的 " 母亲河 ",因为每一年深圳从东江的取水量占到全市总用水量的 80% 左右。东江旱了,深圳自然就渴了。

但这还不是深圳最干旱的一年。据深圳市气象局统计,2004 年最后三个月,深圳累计降雨量只有 11 毫米,不足正常降雨量的 10%。

城叔在《深圳缺水之思》中分析过,降水量只有经过地面及地表层贮存后,才能变成能够连续供水的水资源。但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深圳境内一个都没有,降雨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雨水就几乎全部进入大海,很难蓄到足够的雨水。

自然条件使得深圳从底子上就成为一座缺水的城市。官方数据显示,深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17,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 45 天左右的应急需要。

9 月 8 日,深圳滨河大道福田往罗湖方向出现拥堵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解决这种资源型缺水的问题,深圳的大动作是外引水、内修水库。可以看到,从东江引水的两大供水工程以及市内的几大水库,建成时间都在上世纪 60 年代左右,早在设立特区之前。

根据规划," 十四五 " 期间,深圳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重大水源和输配水骨干工程建设,建成东江、西江两江并举水源布局,要实现双水源双安全、90 天供水储备能力。

比较难得的是,最近十年深圳人口与经济的猛涨,并没有带来用水量的激增。

从 2011 年到 2021 年,全市常住人口从 1122.9 万人增长到 1768.2 万人,增长了 57.5%;全市 GDP 从 1.19 万亿增长到 3.07 万亿,增长了 158%。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理应加剧对水的需求。但深圳这十年间,全市用水量从 19.55 亿立方米增长到 22.09 亿立方米,十年只增长 13%。万元 GDP 耗水量从 17 立方米下降至 7.2 立方米,下降一半还多。

节水、惜水在深圳全方位展开,按照规划,到 " 十四五 " 期末深圳的万元 GDP 用水量还会继续下降,控制在 6 立方米以内。

穷则思变,缺水的深圳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触手伸向了更多领域,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都纳入了他们水资源统一配置的范畴。增加水源多样性,有点儿凡水皆为我用的意思。

根据《深圳水务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深圳将推动 1 亿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按目前用水量计算,若此目标达成,非常规水源每年将解决当地近 5% 的水资源供给。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 水旱从人 " 终究是深圳很难实现的理想,但能为一方水土一方人维持安全的环境,或是其与水缠斗的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