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8日,“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在贵阳召开,专家学者围绕其如何实现自然保护地的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宁舒 摄)
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公园研究院、贵州省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承办,2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建言献策。
据介绍,自然保护地概念上是指由各级政府依法确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以及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有效保护的陆域和海域。目前,中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贵州初步框定梵净山、西南岩溶两处国家公园创建区域,完成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布局。
贵州林产品展示品鉴区(央广网发 宁舒 摄)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自然保护地之一。铜仁市委书记李作勋在《守护梵净山之美 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地》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梵净山保护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要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打好梵净山“生”牌,把梵净山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
活动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中国入选《IUCN绿色名录》的包含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在内的13个自然保护地授牌。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促进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制定的一项全球计划,目前全球共有61处入选绿色名录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最后,贵州省林业局局长胡洪成宣读《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贵阳宣言》,包括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福祉;坚持严格保护,保障世代传承;倡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等12个方面,努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加快构建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发挥好自然保护地科研、教育、游憩的社会服务功能。”胡洪成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形成贵州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模式,为共绘神州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添上贵州色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