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告
x 广告

十年,上海学生龙文化全能赛给孩子们带去了什么-热门

时间:2023-06-22 16:31:17 来源:百度新闻

天上龙筝飞舞、地上龙狮腾跃、水上龙舟竞渡!伴随着激烈比赛的,是孩子们的汗水、泪水、欢笑……


(相关资料图)

6月22日端午佳节,第十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以下简称“龙文化全能赛”)在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开幕。本届赛事包括龙舟赛、风筝赛、龙师赛共三个项目,设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市16区114所学校的130支队伍,共计2696名队员参赛,他们共同放飞梦想,舞出“龙文化”,划出“龙精神”。

十年磨一剑,未来更可期!十年来,共有全市16区1600多所学校1800多支运动队的近5万名学生,加入到这场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年一度龙文化盛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这个舞台激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并受益终身。

热血的舞台,青春的注脚

“一、二!一、二……”船头大鼓敲,学生齐划桨,这是龙舟赛区一景。在隆隆鼓声和呐喊声中,一艘艘龙舟鱼贯而出,水中浪花翻飞岸边人潮鼎沸,遥相呼应。冲过终点,只见孩子们高高扬起双手,那俨然是青春的宣言;

龙狮赛区,一支舞龙队手持龙头踏着节拍一跃而出,形若蛟龙出海。定睛一看,这支队伍竟全是女队员,她们创新动作组合,一会儿盘龙戏珠,一会儿翻江倒海,整场表演如行云流水,让所有人不禁鼓掌;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们缓缓放出手中的长线,这承载了梦想的风筝在云霄里翱翔,“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每个细节都要很准确,再根据经验不断调节,今天很成功!”在风筝赛区,一位参赛学生望着天空,脸上堆满自信的微笑。

这一幕幕热闹非凡的场景,一个个孩子热血拼搏的瞬间,也是过去九届“龙文化全能赛”给到亲历者们最深刻的印象。十年来,这场赛事每年都汇集沪上大中小学校上百所,学生数千人。每年的这一天,孩子们都会走出校园来到这个舞台,在蓝天丽日下拥抱大自然,拥抱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提前几个月就有学生来问,今年的比赛什么时候比”“我已经参加三届了,上了高中我还来”“每次赛前的集训最痛苦,但比赛结束大家都觉得很值得”……这些参赛师生的感言,也早已是“龙文化全能赛”的常态。

另一种常态,是赛事始终保持着创新和用心。每一年,不但有仪式感满满的开幕式,还都有鲜明的主题,如:2015年以“龙文化、正青春”为主题,由学生青春活力的表演,演绎着中华武术、三林舞龙,奉贤滚灯等非遗项目,使赛事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2021年以“建党百年风云共、再引神州腾巨龙”为主题,放飞百米长的巨龙风筝,每张鳞片都由孩子们亲手绘制一个党史事件的故事……

今年,为了充分挖掘"龙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办赛方发起了“我心中的中国龙”主题征集活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征集了1100余名学生精心创作的书法、绘画、视频作品。

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用笔墨纸砚、色彩斑斓的画笔和影像设备记录下他们心中对中国龙的理解与感悟。有的作品描绘了神龙腾云驾雾的壮丽景象;有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龙的神秘魅力和独特气质;还有的作品将镜头对准了身边“龙的传人”,探寻龙的精神。

经高校、媒体等领域专家多轮评选,共选出了多组别108件获奖作品。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如今,“龙文化全能赛”已经成为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单项品牌活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学生传承中华传统体育,弘扬龙文化的开创性项目;成为了深受沪上学子追捧,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成长的激励,传统的延续

“龙文化全能赛”给到孩子们的,只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吗?几位“小龙人”的成长故事,能给到答案。

“龙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说这话的,是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龙舟队的队长黄威。六年前,黄威是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一位篮球运动员,但一次意外的伤害,导致他跟腱撕裂,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热爱。当时每天躺在床上看着曾经的队友们在球场上叱咤风云,他的内心只有痛苦与无奈。恰在此时,龙舟队的带队老师问他,是否愿意加入龙舟队,代表学校参加“龙文化全能赛”。当时的他,心中满是对自己的怀疑和不自信,但老师的坚持和鼓励,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黄威开始试着寻找梦想的光芒。黄威最终加入了龙舟队,他用痛苦与汗水雕琢着自己的新起点——每天1万米的划船耐力训练、1万米的耐力跑,加上技战术训练和健身房的体能锻炼,最终他代表工商外国语学校登上“龙文化全能赛”,当他在碧波中驰骋,感到无比的激动,因为他明白,龙舟赐予他的,不仅仅是一个运动的舞台,更是人生的新希望与新生机。现在,黄威用他的故事,去影响和鼓舞着更多的人。

“对我来说,风筝不仅是游戏,而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一次空中的舞蹈,一场对技巧与耐心的挑战。”刘逸卿在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中曾两度获得一等奖,这是对她努力和坚持的肯定。她对风筝的热爱始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风筝社团,但她的风筝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不知如何寻找风向,双手颤抖,风筝线缠绕……刚开始,她根本无法顺利放飞风筝,教练严格的指导也曾让她一度想要放弃。直到日复一日的训练后,刘逸卿和小伙伴们终于能在空中飞出整齐的队形,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有付出便有回报的甜美滋味。“作为青少年,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将这份坚持与热爱传递给更多人。”她说。

尤丽文曾代表金山区山阳中学四次参加“龙文化全能赛”,她说自己深深地热爱着舞龙,并认为舞龙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方式。“一条龙需要几十人团结一心,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队伍的配合出现问题。”尤丽文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龙的传人,中国的文化就是自强不息、无私利他的文化,这是她从舞龙中悟到的道理。她记得每个队员汗流浃背、力不从心的时刻;记得所有队员如何在比赛中倾尽全力,完成了平时训练都难以做到的动作;更记得那个揭晓成绩的瞬间,自己心中的那份喜悦和自豪。

王膀的龙舟生涯,始于七年前的龙文化全能赛。他先后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龙舟队、上海体育学院龙舟队队长的身份参赛,而如今,他已成为上海中侨大学的体育教师,今年他以教练员的身份带领学校龙舟队和这一赛事再续前缘。和龙舟结缘7年,他说自己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每一次挑战都让他体验到了激流勇进、奋勇争先的精神,也真正懂得了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意义。“我深爱着龙舟赋予我的一切,我想要用一生来回馈龙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这项运动。”王膀说。

这些年来,“龙文化全能赛”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也使他们一辈子记得——龙的文化是伴随他们成长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龙文化全能赛”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10周年祝福——来自新疆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曾是上海位育中学龙舟队的成员,如今已经毕业的他们在不同的城市打拼。“我们感觉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龙文化让我学习到了团结的含义,我们必须将其发扬光大。”连续多次参加龙文化全能赛的新疆小伙儿塔力皮尼说道。

教育的抓手,一生的财富

十年来,“龙文化全能赛”已成为沪上各类学校展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和学生风采的舞台。

据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骏修介绍,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龙文化全能赛的引领,组织开展了龙舟、龙狮、风筝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龙文化社团建设,从最初组建舞龙队,到后来的“天龙、地龙、水龙”三龙俱全,后被市教委授牌,成为了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闵行区浦江一小将龙文化探究列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通过“龙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龙文化与学校多元发展”等一系列课题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初步了解龙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龙文化的认同感。学校开设了“九龙探究”校本课程,还在校园里建设了“龙文化十八景”文化园地;杨浦区复旦科技园小学在2014年成立了“风筝”社团,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一鸢一线——风筝技法读本》,让学生在欣赏风筝、了解风筝的同时,能简单掌握风筝的制作与放飞的技巧;华东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建设了一个充满风筝文化与艺术气息的“微型风筝博物馆”,展出500多个世界各地的各类实物风筝,作为开展风筝综合课程的学习资源……

还有不少学校,已将龙舟运动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利用水乡得天独厚条件,成立了龙舟专项班,高一、高二共24个班,每个班都有一支龙舟队,还编制了龙舟教材,每年5月学校定期举办龙舟节系列活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舞龙队成立七年间,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设舞龙课程,修课学生达到近万人次;同样把舞龙舞狮运动作为培养学生抓手的上海市山阳中学,在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中,连续多年获得龙狮比赛初中组第一名。

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联合大学开设龙舟教练员、舵手培训班,组织高校开设风筝裁判特训营……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龙文化全能赛”已经形成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探索建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体系,并将学校的文化体育社团活动与校本、拓展课程连接在一起,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通过十年的积累和沉淀,“龙文化全能赛”已然成为本市广大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平台”、“文化体育结合的成果展示平台”、“知行合一的素质教育平台”,也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描绘、实现愿景的大好舞台。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姚勤毅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